研究生培养
学科设置
森林培育
Silviculture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科创建于1952年,1954年成为我国高等林业院校最早开始招收研究生的学科。1978年成为我国首批硕士点学科,199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8年成为博士点学科。1997年入选“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备案)。2000年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5名,博士后3名。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名,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黑龙江省教学名师2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专业理论水平高,科学研究能力强,成为我国森林培育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实用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力量,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
森林培育学科作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红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北乡土树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红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以及黑龙江省头雁团队“森林资源高效培育技术研发团队”的依托学科,同时也是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森林资源培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的支撑学科之一。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学科拥有尖砬沟森林培育实验站、老山人工林培育实验站和苗木培育实验站三个试验基地,主要以东北温带典型次生林和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及水曲柳、黄波罗、胡桃楸、紫椴等东北重要乡土树种人工林和种苗等为研究对象,进行培育生物学与技术研究。
学科优势与特色:
1、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研究东北林区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性,森林生产力分配格局与过程,森林立地质量评价,人工林养分循环与林地营养管理,人工林地力衰退机制,林分密度控制,树种混交机制,林分结构优化和人工林生态系统经营等,探索适合北方人工林培育的模式和技术体系,使人工林培育达到速生、丰产、优质、高效、定向和稳定的目标。
2、天然林定向培育与可持续经营技术
研究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结构和功能,树种对环境变化的生理生态反应,种间关系及其调控机理与技术,更新过程和生长过程,养分循环与地力维持,近顶极针阔混交林恢复与重建技术。通过调整林分结构,促进重要树种的更新,提高森林生产力,扩大森林资源,达到天然林定向培育和可持续经营的目的。
3、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
研究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特性,林木种子播种品质保存技术,林木种子催芽与萌发促进技术,苗木繁殖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特性,实生苗高效培育技术,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目标苗培育技术。通过生物技术和现代化苗圃水、肥管理技术,提高苗木培育质量。
4、经济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以东北乡土经济林树种或多功能树种为对象,开展木材和经济林产品兼顾培育、经济林产品专项培育相关的生理生态、立地选择、养分管理、密度调控、树体管理、病虫害营林控制、产品收获等相关的生物学机理与技术研究,为东北林区木头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化、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技术支撑。
学科团队自“十三五”以来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5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类项目30余项,总入账经费5000余万;此外,学科多年来还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863”、“948”、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课题等各类项目多项。历年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各级奖励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主编和参编国家和行业规划教材6部,在科学出版社和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专著5部;2015年以来共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Nature Communications、Tree Physiolog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Forestry Ecology and Management等国际主流SCI期刊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