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莉老师专访丨三十余年,脱贫攻坚,教人为善,师骨圣贤
建党九十八年来,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脱贫攻坚,唤醒共同发展的绿潮,举国同心,砥砺前行,实干巧干,流血流汗。7月1日,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邹莉老师被《光明日报》评为建党九十八周年脱贫战场代表人物。多年来,邹莉老师一直奋斗在脱贫前线,无偿指导农户,热心助农脱贫致富,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科研理论,甄确突破方向。
凝炼科研特色,助力扶贫攻坚。近日,林学院大学生网络发展中心对我院的邹莉老师进行了深入采访,聚焦老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卓越成绩与在推进扶贫工作中做出的杰出贡献。
个人简介
邹莉,农学博士,教授(四级),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森林保护和资源微生物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的工厂化设计、技术指导及食用菌菌种的选育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30多项。主讲森林保护学专业课程。
邹老师曾获得多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连续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和“三育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也曾连续两年指导学生获得黑龙江省“互联网+绿色农业”点对点营销策划大赛二等奖。另外邹老师在学术实践方面也成绩斐然,她曾发表多篇关于食药用菌方面SCI论文,出版了专著《蕈菌研究方法》,还有授权发明专利《一种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新技术》在广大菇农中推广。
采访内容
Q:请问邹老师帮助脱贫多长时间了?
邹莉:脱贫这个词很早就有了,在黑龙江省或者说是在哈尔滨市一直都存在着大量的贫困户和贫困县。帮助脱贫这个行动其实在我们开始进行食用菌的推广时,就已经开始了,并且一直无偿地在帮助一些贫困县。在党和学校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政策后,我们也积极响应号召,继续为贫困县和贫困户提供我们的帮助。
Q:请问邹老师当初扶贫是有什么想法呢?
邹莉:其实最初没有什么想法。我们是做食用菌技术研究的,每年都要将科研成果投入到大田的试验。在试验时发现,种植户的栽培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贫困户,他们往往在技术上掌握不好的时候,获得的收益非常低,对整年的生活水平都有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老百姓讲解已有的技术,老百姓规范操作后,发现无论是产量、质量,还是收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所以对我们的认可度比较高。其实当时也没有想过为谁脱贫,只是觉得有人需要这个技术,而恰恰我们是做这个技术的,不妨把这个技术给大家用一下,初衷就是在这里,没有什么更高级别的想法。
Q:请问邹老师在帮助脱贫的过程中具体运用您的技术做了什么呢?
邹莉:我们在整个食用菌栽培过程方面中有很多的发明专利,举个例子,黑木耳有种技术。以前,黑木耳栽培完之后,菌袋就不要了,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在这个菌袋的某部分存在着生物质,是可以转化成木耳的,所以我们在长期的研究后发明了一种新技术。这个技术使用之后,可以使每袋的产量提高一钱,多卖2~3块钱,所以说我们把这个技术给老百姓进行讲解,手把手教他们,这个收益是显著的,所以大家纷纷仿效我们。
“科研就是要对国计民生有益,只要农民用我的技术脱了贫致了富,我就知足了。”
30多年来,邹莉老师扎根黑土地、大森林,将食用菌的研究开发作为主攻方向,获得黑木耳种植技术授权发明专利7项。她热心助农脱贫致富,长年下乡无偿指导农户,仅在黑龙江,就助力黑木耳年产业增收2亿多元。“科研就是要对国计民生有益,只要农民用我的技术脱了贫致了富,我就知足了。”邹莉这样说。
邹莉老师在科技扶贫方面所做出的卓越努力,值得每一位林学人效仿、推崇,她扎根龙江、开创黑土地的事迹,将熠熠生辉、永不褪色,她为筑起“科技扶贫”的长城,而展现出的无私奉献的烛火精神,已凝聚成鞭策我们万万千千林学人前进的磅礴力量。